人工挖樁的施工技術處理
人工挖樁的施工技術處理:
地下水是深基礎施工中最常見的問題,它給人工挖孔樁施工帶來許多困難。含水層中的水在開挖時破壞了其平衡狀態,使周圍的靜態水充入樁孔內,從而影響了人工挖孔樁的正常施工,如果遇到動態水壓土層施工,不僅開挖困難,混凝土護壁難于施工成型,甚至被水壓沖垮,發生樁身質量問題甚至施工安全問題。如遇到了細砂、粉砂土層,在壓力水的作用下,易發生流砂和井漏現象。施工時應保證施工人員安全,及時檢測有無毒害氣體和缺氧情況,并采取有效措施。 [1]
地下水
1.地下水量不大時
可選用潛水泵抽水,邊抽水邊開挖,成孔后及時澆筑相應段的混凝土護壁,然后繼續下一段的施工。
2.水量較大時
當用施工孔自身水泵抽水,也不易開挖時,應從施工順序考慮,采取對周圍樁孔同時抽水,以減少開挖孔內的涌水量,并采取交替循環施工的方法,組織安排合理,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3.對不太深的挖孔樁
可在場地四周合理布置統一的輕型管井降水分流,對基礎平面占地較大時,也可增加降水管井的排數,一般可解決。
4.抽水時環境影響
有時施工周圍環境特殊,一是抽出地下水進出時周圍環境,基礎設施等影響較多,不允許無限制抽水;二是周圍有江沙、湖泊、沼澤等,不可能無限制達到抽水目的。因此在抽水前均要采取可靠的措施。處理這類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截斷水源,封閉水路。樁孔較淺時,可用板樁封閉;樁孔較深時,用鉆孔壓力灌漿形成帷幕擋水,以保證在正常抽水時,達到正常開挖。
流砂
人工挖孔在開挖時,如遇細砂,粉砂層地質時,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極易形成流砂,嚴重時會發生井漏,造成質量事故甚至施工安全事故。因此要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
1.流砂情況較輕時
有效的方法是縮短這一循環的開挖深度,將正常的1m左右一段,縮短為0.5m,以減少挖層孔壁的暴露時間,及時進行護壁混凝土灌注。當孔壁塌落,有泥砂流入而不能形成樁孔時,可用紡織袋土逐漸堆堵,形成樁孔的外壁,并控制保證內壁滿足設計要求。
2.流砂情況較嚴重時
常用的辦法是下鋼套筒,鋼套筒與護壁用的鋼膜板相似,以孔外徑為直徑,可分成4-6段圓弧,再加上適當的肋條,相互用螺栓或鋼筋環扣連接,在開挖0.5m左右,即可分片將套筒裝入,深入孔底不少于0.2m,插入上部混凝土護壁外側不小于0.5m,裝后即支模澆注護壁混凝土,若放入套筒后流砂仍上涌,可采取突出挖出后即用混凝土封閉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結后,將孔心部位的混凝土清鑿以形成樁孔。
淤泥質土層
在遇到淤泥質土層等軟弱土層時,一般可用木方、木板模板等支擋,并要縮短這一段的開挖深度,并及時澆注混凝土護壁,支擋的木方模板要沿周邊打入底部不少于0.2m深,上部嵌入上段已澆好的混凝土護壁后面,可斜向放置,雙排布置互相反向交叉,能達到很好的支擋效果。
有毒有害氣體
施工應選擇經驗豐富的專業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必須確保安全施工,護壁高出自然地面150,井口設圍欄,并保證防止雜物、防土石塊掉落井孔中傷及施工人員。施工時應及時檢測有無毒害氣體和缺氧情況,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井口有人,堅持井下排水送風。
施工人員的安全是設計、施工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我們應知道生命無價。
混凝土澆筑
1.消除孔底積水的影響
澆筑樁身混凝土主要應保證其符合設計強度,要保證混凝土的均勻性、密實性,因此防止孔內積水影響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密實性。
澆筑前要抽干孔內積水,抽水的潛水泵要裝設逆流閥,保證提出水泵時,不致使抽水管中殘留水又流入樁孔內。如果孔內的水抽不干,提出水泵后,可用部分干拌混凝土混合料或干水泥、公分石鋪入孔底,然后再澆注混凝土。
如果孔底水量大,確實無法采取抽水的方法解決,樁身混凝土的施工就應當采取水下澆筑施工工藝。
2.消除孔壁滲水的影響
對孔壁滲水,不容忽視,因樁身混凝土澆筑時間較長,如果滲水過多,將會影響混凝土質量,降低樁身混凝土強度,可在樁身混凝土澆筑前采用防水材料封閉滲漏部位。對于出水量較大的孔可用木楔打入,周圍再用防水材料封閉,或在集中漏水部分嵌入泄水管,裝上閥門,在施工樁孔時打開閥門讓水流出,澆筑樁身混凝土時,再關閉,這樣也可解決其影響樁身混凝土質量的問題。
3.保證樁身混凝土的密實性
樁身混凝土的密實性,是保證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必要條件。為保證樁身混凝土澆筑的密實性,一般采用串流筒下料及分層振搗澆筑的方法,其中的澆筑速度是關鍵,即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個樁身混凝土澆筑,特別是在有地下壓力水情況時,要求集中足夠的混凝土短時間澆入,以便領先混凝土自身重量壓住水流的滲入。
對于深度大于10m的樁身下線,可依靠混凝土自身的落差形成的沖擊力及混凝土自身的重量的壓力面使其密實,這部分混凝土即可不用振搗,經驗證明,樁身混凝土能滿足均勻性和密實性。